在瑜珈行者追求的身、心、靈上的自我了悟與服務眾生的修持過程中,健康的素食是重要的基本要求。除了前述的種種原因外,最主要是基於食物對心靈的影響(Food for thought)及不傷生的民胞物與的人道精神考慮。幾千年來, 瑜珈行者根據其在大自然中參禪習靜的親身體驗,早已明白會影響人的心靈意識,而將食物分為下列三種。
一、.悅性食物——對身體、心靈均有益
包括所有主要的五穀類,如米、小麥、大麥等;所有豆類(除了灰扁豆(Khesa'ri)及橘紅色的洋扁豆(masu'r));所有的水果及根莖類;各類蔬菜(除了紫色蘿蔔、白茄子、洋蔥,蒜及菇菌類);牛奶及奶製品;所有的綠色葉菜(除了紅落葵和芥菜)。
除了辛辣香料之外的各種香料以及甜點都是悅性食物。練習瑜珈體位法的人需要攝取悅性食物。對一時難以放棄變性及惰性食物的人,可在飯後吃一粒訶子(myrobalan)。吃悅性食物的人應避免食用多量的芥菜或其製品。食用變性食物的人應逐漸改食悅性食物,攝取惰性食物者應儘早放棄它們。阿南達瑪迦的阿闍黎應只吃悅性食物。
二、變性食物——對心靈年益(使心靈動盪不安)
此類食物對身體有益,但對心靈無影響;或對心靈有益,但對身體無影響。凡不屬於悅性或惰性食物之類的,皆為變性食物。
三、惰性食物——對身體、心靈均無益
至少對身體或心靈之一有害的食物稱為惰性食物。陳腐的食物,大型動物如牛及水牛的肉,以及各類麻醉品均屬於惰性食物。若不會因刺激而令人失去意識的食物如:少量的茶、可可及同性質的飲料,則為變性食物。剛生產過的母牛之牛奶,白茄子、灰扁豆、紅落葵或芥菜均屬於惰性食物。洋扁豆若隔餐即變為惰性食物。對於因需要或是具有強烈渴望而想吃肉的人,應只吃雄性或閹過的動物,而不應故意吃雌性動物的肉,即使雌性家禽的肉也不可吃。不要宰殺身長不及或僅及正常成魚四分之一的幼魚,也不要殺剛出生不久或懷孕的魚。
為了身體的健康與心靈的平靜,瑜珈行者均以悅性食物為主,少吃變性食物而完全避免惰性食物。然而這些種類的區分並不是一成不變的,隨著氣候、個人身體狀況而有些彈性的變化。例如在寒冷的冰天雪地,惰性食物會變成變性食物,而變性食物會變成悅性食物。
不僅瑜珈行者或是某些宗教家是健康素食的實踐者,古往今來也有許多傑出人士都是熱心的素食倡導或實踐者,如愛因斯坦、柏拉圖、蘇格拉底、莎士比亞、畢達哥拉斯、達文西、牛頓、盧梭、伏爾泰、富蘭克林、達爾文、愛默生、梭羅、雪萊、泰戈爾、托爾斯泰、蕭
伯納、甘地、史懷哲等。不過瑜珈的素食理念與一般宗教最大的不同處,即在於它的科學理性的實證精神,反對盲目或因恐懼及罪惡感而勉強壓抑自己去接受素食。而希望大家能親身去嘗試,把自己的身體和心靈當成實驗室,試著以幾週吃吃純淨的 瑜珈悅性食物,看看身體是否比以前更健康、更輕快、更有活力;心靈是否更平靜、更快樂。
資料來源: http://www.ananda-yoga.org/cooking.htm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